造字法:会义(“暴”是“曝”的本字。古代“暴”、“曝”通用)
参考链接: 日 鹿 米 昜 晒 照
日族
暴,甲骨文(口,“日”的变形参见“日”*)(鹿头,代鹿皮),像在太阳下面曝晒鹿皮。古人将野兽毛皮放在烈日下曝晒脱水,以便长久保存毛皮。金文用“麦”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“鹿”,表示在太阳下暴晒麦子粮食。籀文调整结构,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“日上鹿下”改成“鹿上日下”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“麦”改成“米”,并加双手(操持),表示晾晒稻米的动作。有的篆文加“出”,强调将稻米“拿出家门”去曝晒。造字本义:动词,将兽皮或粮食谷物放在烈日下曝晒,以便干燥保存。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出”和“廾”构成的写成“共”;误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米”写成“水”。当“暴”的“在烈日下曝晒”本义消失后,再加“日”另造“曝”代替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说文解字》: 暴,晞也。从日,从出,从収,从米。
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暴,照晒。字形采用“日、出、収、米”四形会义。
①本义,动词:用烈日晒干以便久存 pù。 一暴十寒 暴,日干也。曝,俗。——《广韵》 暴,晒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 一日暴之。——《孟子》 ②动词:公开,显露,展示pù。 暴光 暴露 暴虎冯河 暴尸街头 / 青筋暴出 今我使二国暴骨。——《左传 • 宣公十二年》 尸捐不收,骨暴不葬。——《论衡 • 祸虚》 其所摧败,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。——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 暴于南荣。——《史记 • 司马相如传》 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——宋 • 苏洵《六国论》 ③形容词:强烈的,狂猛的,疯狂的,急躁的bào。 暴风 暴洪 暴雨 暴君 暴民 暴徒 暴利 暴烈 暴躁 暴虐 暴戾 暴行 暴政 / 残暴 粗暴
火暴 狂暴 除暴安良 飘风暴雨为民害。——《管子 • 小问》 伐无道,诛暴秦。——《史记 • 陈涉世家》 暴戾恣睢,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。——《史记 • 伯夷列传》 性行暴如雷。——《玉台新咏 •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④副词:猛烈地,突然地,急骤地bào。 暴病 暴卒 暴跌 暴涨 暴动 暴发 暴怒 暴乱 暴饮暴食 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——《书 • 武成》 虫暴怒。——《聊斋志异 • 促织》 屠暴起。——《聊斋志异 • 狼三则》 ⑤名词:突然而猛烈的气象bào。 / 冰暴 风暴 雷暴 沙暴 雨暴 闪电暴
暴虎冯河
感谢瑶瑶提醒!词例“暴虎冯河”已添加到第 2 义项。《诗经》中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;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”的句子,为了句子格式的对称,首句有所省略,“暴虎”是诗作者的省略跳跃,还是来自比《诗经》更古老的典故,不得而知,但显然“暴虎”在此是要作谓语的,与“冯河”相对应,应该同指人的行为,与“冯河”相似,表示冒险,由此“暴虎”正确的读音应该是 pù hǔ,而不是 bào hǔ ,“暴虎”的意思,是“将身体暴露于虎前”;“冯河”的意思,是“在结冰的河上走马驾车”,二者都是极大的冒险。
暴殄(舔)天物誤讀,這是因為診所、麻疹都讀診,有的人就想當然地把暴殄(舔)天物讀成暴殄(診)天物了。讀半邊字容易出錯,以半邊字來類推也容易造成誤讀。
太陽煮水!似乎是這個意思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问题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资料和修改解说。但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扩展的工作进度,本站长将减少网页更新,并
从2015年4月12日开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,原则上不再回复网友们的评论,直至4000字头的扩展、网站改版升级的任务结束。改版后网站将
加强用户评论互动功能,并在会员中心提示评论的回复状态;在网页的评论位置,可以根据评论主题、评论日期、用户昵称,查看所有评论。
2、 请用2-7字的标准中文昵称提交评论。使用含义不明的单字、拼音、单纯数字串、字母串的评论,将无法通过审核。谢谢配合!